很多事情都没有所谓的绝对。没有绝对的黑,没有绝对的白,存在着的也许只是一大片的灰色地带。那么,什么是对,而什么又是错呢?有绝对的对与绝对的错吗?
有时候,我们用道德观决定对错,有时候,我们用社会的准则决定对错,更多时候,我们用比较绝对的法律来决定对错。但是,因为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不同,往往对与错之间的界线会变得模糊。虽然有了道德准则,有了法律架构,但人们总是会自以为是地当起法官,以自己的心批判与惩罚别人的过失。
当然,文章要写下去,就得给“犯错”设下定义。简单一点,用法律规则设下框框,遵守法律是对,违背了法律,你就犯了错。因为人类是群体动物,共同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有必要确实地以社会准则分辨对与错。
那天,看了《有话就说Come On Shoot第二系列〉的重播,节目终聊的是应不应给犯错的人第二个机会及新加坡社会是否有包容心等话题。主持人与蔡深江、黄明德之间的唇枪舌战十分精彩,但让我震撼的却是前罪犯Jacky的挺身而出,大方与民众分享自己的经验。肯站出来,到底是因为蔡深江一句话“如果你真的对这个社会这么有信心,为什么还要躲在帘子后说话?”的刺激,还是他真的诚信人心的宽容大量,普遍大众的网开一面?
我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却因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而不敢完全履行对每个人的信任。人们常说,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学会平等对待每个人(无论他们罪行严重与否),学会既往不咎,但我们真的做得到吗?人心不是一个秤,它无法正确地平衡对于不同的人的态度。纵使有了黄丝带计划,有了广泛的平民教育,很多犯过错的人都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出狱之后的“第二次惩罚”。举个例子,前著名律师Glenn Knight为了重返法律界等了好几年。几年的间隔,他努力证明自己的改过自新,但即使终于有了机会,努力还得不间断,因为旁边的人总会等着看成绩单,而也许一部分的人心里希望能再看到他“犯错”。对于肯改过的人,我们能完全地包容吗?需要时间的包容,还是包容吗?
我们可想象如果把人机械化,把世界理想化,每个人都能允许自己原谅别人的过错,相信人的真善美。但,引用蔡深江在总结时一语“偏偏我是人……”,世界便存在着很多的无可奈何。偏偏人心复杂,偏偏世界那么地不规律……
所以,便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过失像沙滩上的印记一样易被海水冲刷,易被浪潮卷去,世界可能变可怕。因为,犯错了,就不需付出惨重代价。
这样说可能消极,可能残酷。但偏偏我是人,自己的心有块保护层,便坚信别人的心也有。我不了解犯罪人的心理,所以选择不相信。因为偏偏我是人,宁愿选择不敢犯错……
finished rambling
4:25 AM <3